珍稀植物重现,汉代墓葬发现-今日聚焦

来源:科技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报等

全球超高海拔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成功吊装

来源:三峡集团


(资料图片)

记者25日从三峡集团获悉,一台单机容量为兆瓦的风机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成功吊装。这是目前在全球超高海拔地区成功吊装的最大单机容量风电机组,对我国在高海拔环境下开展大规模高参数风电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此次吊装的风电机组属于三峡集团西藏措美哲古风电二期项目,该项目总装机容量兆瓦,设计布置15台风机,其中单机容量兆瓦的机型有7台,风机所在位置海拔均超过5000米。

/index/kejixinwen/202305/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产值超5000亿元

来源:中经视觉

据悉,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核心产值同比增长%,达到1527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达到3480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

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当前,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产业服务市场总体稳定,三大市场持续向好。

/pc/content/202305/25/content_

怀柔5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正式交付使用

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了解到,5月25日,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用于空间辐射测试的怀柔5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设备完成试运行正式交付使用,将为空间辐射环境效应测试与分析、空间抗辐射防护设计与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测试条件,为辐射环境探测及空间辐射环境应用提供支撑。

/snow-book/-05-25%2019%3A20%3A58&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527E7AB9-906B-4960-831E-C414FA0750CB_706763296960&item_id=14147406116001719827

世界首例大型站改钢结构整体跨线首次顶推成功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5月24日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五院)获悉,由铁五院设计、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安九高铁全线最大站房庐山站东站房当天顺利完成首次钢结构顶推,标志着世界首例大型站房改造钢结构跨线首次顶推顺利完成,此次顶推一举创造了站改工程跨线顶推施工中宽度之最、重量之最、面积之最、滑轨数量之最四项世界纪录。

/shipin/cns-d/2023/05-24/

销声匿迹70多年 岩溶特有珍稀植物在广西重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了解到,5月22日,该所植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地下河流域片区采集到一植株高大的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植物,后经鉴定确认是已销声匿迹70余年的巨型蜘蛛抱蛋。

巨型蜘蛛抱蛋是1988年依据在桂林植物园栽培的蜘蛛抱蛋属植物发表的新物种。该新种发表时并未找到野外活体植株,其模式标本上仅记载该物种为该所科研人员于20世纪50年代从桂西南引栽于桂林植物园内。其后数十年间,多个团队在桂西南地区开展了多次野外调查也未找到该物种,曾一度被植物学界认为可能已在野外灭绝。

/snow-book/-2AEC-4584-89ED-27E4755F3A69_706677111390

“石榴”结构立大功!新型复合材料可实现有效“吸波”

来源:大连化物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干扰的问题日益严峻。有效的吸波材料,尤其是针对GHz频段的电磁波,对电子安全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承林、副研究员顾彬等和大连理工大学的段玉平教授合作,在构筑高效复合吸波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类“石榴”结构的磁性树脂衍生碳复合吸波材料,并且通过组分调控和微观结构设计引入了多重电磁波损耗机制,使该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吸波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上。

/htmlnews/2023/5/

塔里木油田打穿地下5000米砾石层 刷新国内纪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1日记者从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获悉,截至20日,塔里木油田博孜1-2井安全高效完成空气钻井任务,该井三开砾石层段采用空气钻井技术钻至井深5068米,一举刷新国内毫米井眼空气钻井井深最深纪录。

据了解,博孜1-2井是部署在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田博孜-大北气区的一口开发井。不同于国外1500米到4000米的中浅层常压油气藏,博孜-大北的气藏普遍埋在地下七八千米的超深层,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纵向上除了有硬如“金刚石”的巨厚砾石层外,还发育有复合盐膏层、强研磨储层等多套复杂难钻地层,常规钻探技术风险大、钻得慢、成本高。

/cj/2023/05-21/

辽宁凌海发现汉代密集墓葬群

来源:新华社

为配合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锦州凌海市金城街道梁山村附近的梁山墓地考古发掘,共清理东汉墓葬8座、辽金时期窑址1座,出土文物百余件。

此次发掘工作始于2023年3月,发掘的8座墓葬分布在高速公路两侧,呈相邻状态。这8座墓葬均为带一条墓道的砖室墓,墓道多为南向。

/ln/2023-05/25/c_

我国科学家发现极化激元反向切伦科夫辐射

来源:科技日报

极化激元是实现纳米尺度光操控的新思路。23日,记者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在I型双曲天然材料上观测到声子极化激元的反向切伦科夫辐射。他们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带电粒子在材料表面的运动方向,可以不对称地重塑反向切伦科夫辐射的分布,从而获得不受激发源干扰且方向可控的纳米光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所谓切伦科夫辐射,是指当带电粒子以快于材料中的光速掠过该材料时在其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反向切伦科夫辐射可以有效地将辐射光与快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分离,从而提高光源的信噪比和灵敏度。因此,反向切伦科夫辐射在生物成像、光通信、光谱学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index/kejixinwen/202305/

粪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机制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一项研究对产出于南京汤山驼子洞早更新世的粪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这类特殊类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为进一步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软躯体生物的化石形成过程提供了新视角。相关成果于2023年5月25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htmlnews/2023/5/

最新高校人员任免动态一览表:

周琪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周琪(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

5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领导班子个别调整宣布会议在玉泉路校区召开。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局长孙晓明主持会议。孙晓明宣读了院党组的任免通知:周琪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李洪波(来源:江苏大学官网)

邢卫红(来源:江苏大学官网)

据江苏大学官网消息,5月22日下午,学校召开全校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校党政正职调整的决定。李洪波任江苏大学党委书记,邢卫红任江苏大学校长。

/info/1062/

刘青山(来源:南京邮电大学官网)

据南京邮电大学5月22日消息,江苏省委决定:刘青山同志任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2023/0522/c53a2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