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报道·世界面孔】硝烟未散尽,他们去哪里
2021年的世界,战乱和冲突的阴影依然徘徊在全球各地。硝烟和混乱之下,民生艰难,前路渺茫。
世界是面多棱镜,一样的光,折射出不同人生;不变的,是对光明的向往。
祈盼这些故事,能有美好结局。
【但离故土,不问前程】
17岁阿富汗少年穆罕默德·扎基爬进一架美军运输机的主起落架舱时,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悲剧。
8月16日,喀布尔国际机场,那架美军运输机在跑道上滑行、起飞。随后,可怕的画面出现:有人从空中坠落。阿富汗黎明新闻网报道,共有4人从美军运输机上坠亡,包括扎基。
扎基足球踢得很好,曾期待成为阿富汗国家足球队球员。美国打了近20年的阿富汗战争,最终塔利班重掌政权,美国和西方盟友仓促撤离。扎基想跟着那架美国飞机离开,人生却戛然而止。
谈起扎基的不幸,他的哥哥朱克里亚难掩悲愤,将其归咎于运输机驾驶员的“傲慢”和“不负责任”。
“美军从阿富汗撤离的行为导致多人死亡,给包括我家在内的很多阿富汗家庭造成了悲剧。”朱克里亚告诉新华社记者。
和扎基一样,伊拉克库尔德人阿拉姆·马吉德·萨比尔也把梦想寄望于遥远的他乡,以为离开故土就有机会走向更好生活。
萨比尔住在埃尔比勒,34岁,高中辍学后当油井操泵手。新冠疫情拖低油价,他被石油公司裁员。在卖掉房子、付给蛇头7500美元后,今年9月中旬他带着妻子和5岁儿子踏上难民路。他们在土耳其停留大约一个月,10月21日飞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幻想着最终能前往德国。
结果,他和妻儿与数以千计来自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难民在白俄罗斯与波兰、立陶宛等欧盟国家边境的森林里滞留多日。这场边境难民危机不断发酵,牵扯多个国家。跨不过边境的难民,几经辗转,不得不无奈地回到家乡。
回到埃尔比勒,萨比尔开出租车维持生计,扣除油钱和每月300美元的买车欠款,所剩微薄。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乘乱在伊拉克境内肆虐,战后重建进程缓慢艰难。萨比尔看不到未来。
“我现在没什么规划,大家都没有。”他说:“但我还是坚持移民,下次我会一个人先去,攒够钱就上路。”
【既是女人,也是男人】
沙米拉姆·达尔维什,25岁的叙利亚姑娘,曾梦想成为医生,因付不起学医费用而放弃。
叙利亚内战2011年全面爆发时,她在读本科,眼见着自己的国家成为“热点”。伤亡和冲突消息频仍,达尔维什与不少叙利亚年轻人一样,毕业后在新闻行业找出路。如今,她在“沙姆调频”电台担任记者兼制作人,见证和记录着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变迁。
10年来,美国、欧盟对叙利亚施加多轮制裁,令饱受战乱创伤的叙利亚经济雪上加霜。战争、疫情叠加制裁,叙利亚人的生活危机重重,缺电、缺油、缺燃气……
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就业机会匮乏,不少人选择出国务工。
达尔维什理解他们,“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然而,达尔维什走不了。战火毁了家宅,她和家人搬进首都大马士革的一处出租屋。去年,她的父亲因新冠肺炎去世。此后,达尔维什和这个国家的许多女性一样,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伤亡、兵役、逃难造成叙利亚国内男性劳动力紧缺,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更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多叙利亚女性因此走出家庭,求职谋生。达尔维什说:“我们既是女人,也是男人。”
【缝补生活,拼接梦想】
贾迈勒·马斯里,65岁,在大马士革当裁缝。
马斯里的家乡在叙利亚中部城市霍姆斯。2012年,那里爆发武装冲突,战火烧至马斯里所住街区。他开着一辆老旧面包车,载着妻子和两个身体残疾的儿子逃到大马士革。这辆车成了全家仅剩的像样资产。
为了谋生,马斯里拆掉面包车车厢后部的座椅,塞进一台缝纫机,把这辆车变成了一间“移动裁缝铺”。这些年来,无论寒暑、不管晴雨,马斯里总是守在街边那辆白色面包车里,接待那些和他一样捉襟见肘的客户。
车厢昏暗逼仄。马斯里如今眼花了,背也有点驼,但是为了养家糊口、付房租,他一天也不敢懈怠。
“我曾梦想有一天自己老了,余生会与妻子和孩子享受生活,去野餐,或去朝觐,但这一切都没实现……”马斯里对记者感叹道。
他的心中仍有希望:有一天,回到霍姆斯,把千疮百孔的家修复一新,度过余生。这是他眼下能想象到的“最好的未来”。
扎伊娜卜·哈齐姆也盘算着做点小生意。她33岁,住在伊拉克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以南的尼姆鲁德地区。如今战火暂熄,她看到了一丝重建生活的可能。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2014年夏天占领摩苏尔后,哈齐姆就逃离家园,在难民营生活了4年。2018年,哈齐姆一家返回已被收复的故乡,但丈夫重病,家里断了生计,哈齐姆只得靠为别人缝缝补补艰难度日。
今年,哈齐姆参加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组织的妇女技能培训项目。培训班设在距离她家车程大约30分钟的哈姆达尼耶地区。她和附近村庄里的一些妇女成为同学,一起学习手工制作酸奶、果酱或禽畜养殖技术。
对于未来,她现在有了更加具体的打算:“我们希望能开个乳制品小作坊,有份稳定收入。很多女人都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希望她们能加入我们,或者大家一起做裁缝生意。”(参与记者:史先涛、蒋超、张淼、郑一晗、汪健 编辑:沈敏)(新华社专特稿)
-
船到中游更奋楫——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和决心
新华网 2021-12-24
-
外交部:美方应改掉好为人师、充当国际警察的坏毛病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1-12-24
-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
新华网 2021-12-24
-
审查建议数量再创新高意味着什么?——透视2021年备案审查“成绩单”
新华网 2021-12-24
-
中吉建交30周年高校青年论坛在比什凯克举行
新华网 2021-12-24
-
最高检:民事支持起诉案件数量大幅上升 助力特殊群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华网 2021-12-24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新华网 2021-12-24
-
今年最后一次寒潮来袭 局地降温超14℃
新华社 2021-12-24
-
聚焦中国茶·2021产业高峰论坛 共话茶公共品牌发展之路
人民网 2021-12-24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七次委员长会议 听取有关草案和议案审议情况汇报 栗战书主持
新华网 2021-12-24
-
铁矿石期货跌停跌幅11% 报746元/吨
格隆汇 2022-06-20
-
瑞鹄模具涨6.75%报18.83元 暂录七连涨
格隆汇 2022-06-20
-
科技助春耕 节本又增效(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②)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回答时代课题 引领前进方向(观点)
人民日报 2022-03-26
-
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命运与共·全球发展倡议)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对塑料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环球走笔)
人民日报 2022-03-26
-
美国抗疫混乱加剧社会分裂
人民日报 2022-03-26
-
阿根廷结束连续三年经济衰退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创新养老模式 提升服务质量(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2-03-26
-
“美国的做法是赤裸裸的抢劫”(深度观察)
人民日报 2022-03-26
-
江苏金湖县加强农村“三资”监管
人民日报 2022-03-26
-
黄河流域20个市加强政务服务合作
人民日报 2022-03-26
-
黑龙江启动人民监督员换届选任工作
人民日报 2022-03-26
-
“我们派出所,名字叫雷锋”(新时代·面孔)
人民日报 2022-03-26
-
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引来洮河水 管好也用好(人民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各地群众畅谈冰雪梦
人民日报 2022-03-26
-
杭州亚残运会进入倒计时两百天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冬奥故事 共同讲述(体坛观澜)
人民日报 2022-03-26
-
中职篮季后赛4月1日揭幕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天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人民日报 2022-03-26
-
我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夏季水循环特征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宁夏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费管理
人民日报 2022-03-26
-
给课堂带来更多可能
人民日报 2022-03-26
-
护学术志趣 育文科优才(两会后探落实·基础学科人才培养④)
人民日报 2022-03-26
-
江苏保障企业职工劳动权益
人民日报 2022-03-26
-
云南严查13类民生领域违法行为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内蒙古多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人民日报 2022-03-26
-
城乡融合勇争先
人民日报 2022-03-26
-
本领越来越强 日子越过越旺(一线探民生)
人民日报 2022-03-26